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佳作。
这是一座全球绿色名山
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素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氧吧”之称。1805种高等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7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28种,其中黄山松的杰出代表--迎客松,驰名中外;323种脊椎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黄山还是长江、钱塘江(古称“浙江”)水系在安徽境内的分水岭,为其提供了洁净的水源。创建了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并开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工作。黄山山脉方圆120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神奇幻化,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这是一座中华文化名山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相传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此“修炼而仙”,唐玄宗李隆基笃信道教,遂于公园 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帝之山)。千百年来的人文活动,映射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体验,遗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遗存,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作品,孕育了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奇葩--“黄山画派”。1990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首批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每年有超过300万来自全球的访问者,充分享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体验了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览者以及艺术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是一座世界风景名山
境内峰峦叠嶂,巧石林立,青松争奇,烟云万象,构成了万千幻化的壮丽景观,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奇松千姿百态、怪石惟妙惟肖、云海气象万千、温泉常年喷涌、冬雪分外妖娆,黄山日出、晚霞、雾凇、佛光、秋色等景观各得其趣。“它山之景以形胜,观可穷;黄山之景以变胜,观无穷”。1019处自然与人文景观异彩纷呈,为黄山赢得了“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人间仙境”的美誉。1985年,作为唯一山岳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没有见过黄山的奇峰怪石,你就不会懂得中国山水画的美;不曾领略黄山的云海松涛,你就无法进入中国诗词歌赋的意境。”
这是一座科学管理名山
遵循国际化导向、系统化战略、智慧化支撑,强化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体验化参与,不断追求卓越管理品牌。主持或参与起草了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目的地管理奖”、亚太旅游协会“中国旅游业社会责任奖”以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企业、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国际国内重大奖项。
这是一座可持续发展名山
持续推进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黄山)观测区、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黄山)实验区建设,创建了首个世界优秀(景区)目的地。2013年,作为亚洲唯一单位参与制订的《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准则》对外发布实施,抢占了国际话语权。黄山“生物与地质多样性保育、文化多样性尊重与交流、公众教育与游览体验度提升、公平受益与社区幸福度增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宣传推广。2014年和2016年,两次入选“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2016年,在中国大陆率先通过地球测评铜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