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中国

文保中国|大佛寺石窟 古丝绸之路的千年见证

发布时间:2021-12-16 11:28: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大佛寺石窟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西十千米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

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内有446处佛龛,1980余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为关中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佛坛窟为长方形窟

洞窟呈长方形

1988年1月,大佛寺石窟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窟内主尊大佛为阿弥陀佛

大佛寺石窟始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佛窟主佛阿弥陀佛背光左下方伎乐天侧旁纪年题刻为:“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这是大佛窟内留给世人关于该造像的唯一信息。依大佛窟巨大的工程量,许多研究者认为,凿就该石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自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上推10年,是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在豳州发生了著名的“浅水塬大战”, 号称“西秦霸王”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据陇西,频频袭扰豳州,威逼长安。唐高祖李渊为解榻侧之患,遂遣秦王李世民率军西进与薛氏决战。经几番交手胜负互易,终于武德元年岁尾在浅水塬(今长武北)将薛军聚歼,大唐西患就此平息。 这是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大战。所以,战后为纪念阵亡将士及超度亡灵而建造石窟。

从形制来看,大佛寺主窟大佛洞继承了公元4、5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早期时,新疆克孜尔石窟马蹄形平面并主像身后两下侧凿出礼拜隧道的做法。从结构来看,大佛窟顶部采用了敦煌莫高窟中最为流行的仿木构房屋的横向人字披形式。从雕刻手法来看,大佛身后的背光雕刻,显示出北朝时代的佛教艺术传统。

丈八佛窟,主佛高8.2米,面部丰圆

尖拱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

大佛寺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佛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 

整个石窟内有开大窟造大像的大佛窟,有佛教信徒巡礼的千佛洞,有专门为坐禅而开凿的小型禅窟罗汉洞,也有提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修行用的僧房窟,这些不同性质的洞窟相互搭配组合,构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崖中佛寺,这些洞窟展现了唐长安城及京畿地区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东部87窟称之为“东窟”;中部12窟称之为“中崖”,即“明镜台”;西部8窟称之为“西崖”。东崖和中崖洞窟比较密集。开凿较早、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大佛窟”。其次,是“千佛洞”和“罗汉洞”。

大佛窟内,背屏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气氛

石窟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大佛寺石窟理所应当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亮点。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雕塑史、建筑艺术史,以及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在陕西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大佛寺石窟石刻文

石壁上的刻文

如今的大佛寺石窟,已经作为陕西省境内最大的佛教造像群体,全人类的一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1988年,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参观了彬县大佛寺之后,赞誉这处石窟群为我们推想大唐长安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局长赞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与巴黎圣母院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