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概览

湖 北(2017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0-05-07 13:27: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臻

省长:王晓东 

省会:武汉

省政府地址:武汉市武昌水果湖 

电话:027-87235542、87813320

邮编:430071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今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省情介绍

地理和自然状况

地势地貌

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1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4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700~1000米,最高处狮子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

丘陵。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一带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狭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夹有残山低丘,因而平原面积收缩,远不及江汉平原平坦宽阔。

河流与湖泊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62公里。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湖泊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的城中湖泊有497个,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

气候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动植物资源

全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藤本植物,种类多而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已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500种以上。

湖北省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泽界、华中区,有陆生脊椎动物687种,其中两栖类48种、鸟类456种、爬行类62种,兽类121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20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地质矿产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49种(不含亚矿种,下同),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6.6%;其中已查明了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2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8%;已发现但尚无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956个,矿产地1916处,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铌、钽、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1916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仅占6.9%。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化肥用橄榄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和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保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9种。按2000年底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统一计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湖北省为14728亿元,居全国第14位;人均潜在总值2.48万元,居全国第17位。

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

201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59.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259.8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503.40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1.2:44.9:43.9调整为10.3:44.5:45.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9%、6.5%、6.4%、9.0%、5.2%、17.8%和6.9%。

农业

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粮食种植面积4471.7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8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02.6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3.7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1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599.69万吨,比上年增加45.58万吨,增长1.8%;棉花总产量18.17万吨,比上年减少0.68万吨,下降3.6%;油料产量340.65万吨,比上年增加10.9万吨,增长3.3%。

畜牧、水产业保持稳定。全年全省生猪出栏4299.63万头,增长1.8%;水产品产量465.42万吨,下降1.2%。

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3874.21亿元,增长7.2%。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34家,比上年净增170家,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6%。轻工业增长 6.2%;重工业增长8.1%。

制造业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 7.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0.0%。产品销售率为 97.4%,出口交货值增长1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70.6亿元,增长10.0%。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3391.23亿元,增长12.9%;实现利润537.88亿元,增长13.0%。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920.45万平方米,增长9.8%。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31872.57亿元,增长11.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74.89亿元,增长6.5%。商品房销售面积8155.21万平方米,增长9.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258.92亿元,增长25.3%。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912.24亿元、13236.47亿元和17723.86亿元,分别增长2.5%、12.1%、10.6%。全省223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74.1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

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44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9460.91亿元,增长11.2%。

国内贸易

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4.10亿元,增长11.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4063.91亿元,增长11.1%;乡村实现零售额2790.19亿元,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79.59亿元,增长10.3%。

2017年,全省网上零售额达到1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31.8亿元,增长30.0%。

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34.3亿元,增长20.6%,其中:进口1070.2亿元,增长21.4%;出口2064.1亿元,增长20.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72个。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09.94亿美元,增长8.5%。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

全年全省完成货物周转量6589.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旅客周转量1601.97亿人公里,增长 4.9%;公路营业里程达269484.03公里,增长3.6%;高速公路里程达6251.66公里,增长0.8%。

邮电

全省邮政业务总量265.74亿元,增长38.3%;全省电信业务总量857.96亿元,增长66.6%。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23万公里;局用交换机达到408.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58.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94.11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为95.78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42.92万户。

旅游

2017年全省接待旅游者6.39亿人次,同比增长11.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14亿元,同比增长12.8%。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

2017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441.42亿元,增长9.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8.44亿元,增长8.4%。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47.6亿元,增长11.5%。

金融

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352.43亿元,比年初增加5067.4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4012.51亿元,增加1946.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571.11亿元,比年初增加5040.3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1671.37亿元,增加2331.7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26741.48亿元,增加2691.00亿元。

保险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46.77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08.53亿元,增长17.2%;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038.24亿元,增长31.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06.47亿元,增长9.2%,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53.30亿元,增长8.2%;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253.18亿元,增长9.8%。

教科文卫

教育

2017年末,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40.7万人,在校生140.1万人,毕业生39.5万人;研究生招生5.2万人,在校研究生13.6万人,毕业生3.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9万人,在校生44.9万人,毕业生13.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1万人,在校生81.9万人,毕业生29.0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48.7万人,小学在校生354.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6.0万人。

科技

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60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0项,应用技术成果1540项,软科学成果40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47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66.0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14.9%。

2017年末,全省共建有16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7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全省具备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有91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4个。累计有12889家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15535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有16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22万台件。

全省天气雷达观测站点有14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7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地震台站47个。

文化

2017年末,全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6个,群艺馆、文化馆125个,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157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96个,放映单位1612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台75座,有线电视用户1079.4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1.0亿份,各类期刊1.5亿册,图书2.3亿册。

卫生

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349家,其中医院97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76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39家;全省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51.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7万人,注册护士18.4万人;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7.1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5万张,卫生院床位7.4万张。

人民生活

人口概况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02万人,其中:城镇3499.89万人,乡村2402.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3%。全年出生人口74.26万人,出生率为12.6‰;死亡人口41.31万人,死亡率为7.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人民生活

2017年,湖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7元,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9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增长8.5%。

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省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4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020.5万人,离退休人员52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6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1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06.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5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2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5.4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4万人。

全年全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5.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9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3万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32.5万张,城镇社区服务中心、站共计507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