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镌刻 难忘回忆

发布时间:2022-03-17 15:10:55 |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和海佳

昨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一部巨大的“留声机”出现在国家体育场中央。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昨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一部巨大的“留声机”出现在国家体育场中央,此刻的“鸟巢”宛如一个绚烂的人生舞台。一幕幕动人的赛场瞬间化作一个个跳动的美妙音符,组成一首首难忘的精彩乐章,回荡在灿烂星空,唱响美好未来。

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策划开始于2020年,历经了几十稿的修改。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下,同时考虑到疫情防控等现实因素,最终制作和排练时间不到两个月。参加本次闭幕式的演员共有约800人,其中30%左右为残疾人。“这800人中,大概有80%也参加了开幕式的表演。”沈晨说。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只有9天,节奏非常紧张,因此在开幕式彩排的阶段,“我们就抢出了一些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闭幕式的合成。整个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辛苦,残疾人朋友和我们一起日夜鏖战。”

与冬残奥会开幕式一脉相承,闭幕式同样聚焦于残疾人本身,同心圆的理念也被保留,并继续丰富发展。“我们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舞美道具,它有将近20米长,非常精致写实地还原了留声机的唱针。在几位残健艺术家的共同推动下,‘唱针’缓缓来到场地中,所有的仪式和表演环节从这里开始启动,鸟巢的圆形空间转变成了一张张‘唱片’。”

冬残奥会闭幕式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唱片”的灵感是破题关键。“我们一直在寻找具体的形象来呈现主题。”沈晨解释,“永恒”关联着时间,而“时间是很难表现的,大家经常运用的就是时钟。但如果把这个形象放在鸟巢里来完成冬残奥会闭幕式,好像就把事情讲小了,有所欠缺。”到底该如何破题呢?一个偶然的下午,沈晨看着鸟巢整体的场地,突然想到,能不能辅以舞美道具,再次利用开幕式上的同心圆?

“我们希望能用一个艺术形象从整体上把闭幕式勾画出来,让它像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于是,主创团队想到了唱针和唱片。转动的唱片既昭示着时光的流逝,也是回忆的见证和镌刻,“这些‘唱片’记录着冬残奥会难忘的9天时间和‘双奥之城’的回忆,它们也可以很好地把各个仪式环节、表演环节联系在一起。到最后,我们拿起‘唱针’,主火炬慢慢熄灭,但人们心中的火焰永远明亮,曲终人未散。这个核心的视觉形象确立后,经过多轮汇报,都很被认可和喜欢,从半年前到现在,它基本上没有被修改过。” 本报记者 高倩

揭秘

闭幕式地屏以“唱片”记录2022精彩

残疾儿童绘画再次成为视频“底色”

从开幕式的同心圆到闭幕式的一张唱片,从盲孩子画出的笑脸到自闭症孩子的树木花鸟……昨晚,伴随北京2022冬残奥会落下帷幕,鸟巢地屏再次以精彩绝伦的视觉影像惊艳全球观众。“唱片有记忆属性,闭幕式的视觉影像以一张唱片的形象贯穿始终,寓意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彩永存于人类史册。”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视频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介绍。曾在开幕式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残疾儿童绘画,也再次出现在闭幕式的视频中,画面从飞鸟变成了田园、花束、笑脸等四幅作品。

当残疾人艺术家和孩子唱响《你鼓舞了我》,鸟巢地屏上出现老式唱机的唱针播放音乐时走出的轨迹,这轨迹又演变为声波,在高低起伏中展现出残疾人家庭的美好生活。歌声继续,视频画面不断变化。很快,盲孩子王志伟和李家昂的两幅风景作品,以及自闭症孩子季瑄泽的《起舞》和刘可奕的《缤纷》出现在鸟巢地屏上,成为视频的底色,延续了开幕式的创意。

《缤纷》的画面是蓝色背景下,一棵开满白色小花的树。这是刘可奕在2021年16岁时创作的,当时她画画已有9年。“自闭症孩子的精细动作发育比较慢。可奕和自己的双胞胎姐姐7岁多的时候还不能握笔,涂色的时候也不是拿笔‘涂抹’,而是靠笔头的点触来堆积色彩。”推选了这幅作品的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军茹介绍。《起舞》的画面则是温暖背景下的树木和飞鸟。其作者季瑄泽如今是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学四年级学生,正潜心学习玉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可以通过玉雕看到他的艺术才华。

唱片还在“播放”,感人的故事还在继续。主火炬熄灭环节,13套定音鼓在鸟巢敲响,地屏视频伴随着强烈节奏出现了时钟画面。之前一直非常克制、始终没有溢出“唱片”以外的视频画面,此时也变得奔放而震撼。圣火虽然熄灭,但象征心中之火的残奥标志在舞台上盲人小女孩的手中展现。当小女孩将掌心按压在鸟巢地面上,这张记录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唱片”,也镌刻上了“BEIJING2022”字样,留住人们在这届盛会上的浪漫、精彩、收获和感动。本报记者 李洋

■北京论语

“雪花”留声,温暖永恒

贾亮

昨晚,在由盲人少女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北京冬残奥会雪花火炬台缓缓降下,主火炬缓缓熄灭。这时,表演停歇,“唱针”缓缓推出,“留声机”上的唱片也停止转动。“有几秒钟的完全静止,我们希望传递出曲终人未散、余音绕梁犹不绝的感觉,让大家停留在这个记忆中。”在记忆的“留声机”中,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让温暖永恒,也让世界首座“双奥之城”的记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燕山雪花大如席,一片贯穿始终的雪花,宣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圣洁和世界人民团结友谊的纯洁。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温暖如春的拥抱、独一无二的办赛水平,已在所有参赛人员心中刻下了记忆,而且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新的里程碑。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在闭幕式致辞中所说:如果说北京残奥会开启了新篇章,那么北京冬残奥会为未来的冬残奥会设计了一个新的标准。

这个新的标准中,肯定少不了温暖。

无论是在运动员驻地,还是在赛场上,抑或是在往返路上,充满高科技和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和无忧服务,都能让残疾人运动员感受到友爱和尊重;无论是与并肩作战的队友,还是与默默无闻的教练队医,甚至与同台竞技的对手,一次次的握手拥抱,一个个令人动容的瞬间,都诠释着胜利的喜悦和友谊的真诚。在与赛事组织人员的交流中,在与数千名志愿者的接触中,在现场观众的呐喊加油声中,在北京市民对冬残奥会的大力支持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春天般的温暖。

温暖应该传递,温暖可以蔓延。冬残奥会不只是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更不在于胜负和成绩,而是为了彰显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精神,呼吁更多健全人关心残疾人,携手更多残疾人“一起向未来”。闭幕式上《爱的感召》环节,四位盲人演唱者和盲童合唱团演绎了世界名曲《你鼓舞了我》,他们身后近200名听障舞者用手语和手臂舞蹈诉说心中的美好希冀,由粒子组成的阵阵声波在“留声机”上流淌开来,随着音乐的高低、情感的变化,演绎出残健共融的温情画面,最后“留声机”呈现出“LOVE”(爱)的字样。“我们在开幕式已经点亮希望,在闭幕式希望把爱传向全世界”,这是北京的心声,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完美诠释。

在疫情依旧笼罩的时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给了世界以强大的信心,给了世界温暖前行的力量。

“雪花”留声,温暖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