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5日讯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盛大开幕恰逢新春佳节,多少团聚家庭围炉夜话,多少重逢朋友畅叙别情,微微之火点亮冬奥,开幕盛况令人惊叹;可当时,有那么一群人,正在抛家舍业,昼夜奋战,他们就是本届冬奥会火炬的科技担当,奥运圣火的守护神——航天六院101所火炬研制团队。
敢拼搏,在挑战中彰显航天精神
2019年8月,101所率先提出用氢作为火炬燃料的大胆设想,凭着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和氢能应用技术优势,率先开展冬奥会手持火炬以氢作为燃料的可行性方案论证,牵头组织开展《冬奥手持火炬原理样机研制》在北京市科委的立项工作。同时,101所低温技术事业部统筹调配,以研发力量为牵引,党总支、党支部集结上阵,成立了“氢能关键设备研制及装备检测项目”党员突击队,各班组高度重视、优先保障冬奥火炬项目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高压储氢技术在历届奥运会手持火炬中尚无应用,要想在短时间内攻破,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可开工即无回头箭,无论如何,拼了!于是在项目实施组组长李山峰的带领下,研制团队一轮轮地探讨技术问题,一摞摞地翻看技术资料,一遍遍地演算验证数据,终于攻克了高压储氢等多项关键技术,迎来了原理样机的试火成功。
“飞扬”如丝带飘舞的曲面造型,给研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要想匹配,气瓶需要“瘦身”和“增压”,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远超一般的压力容器,毕竟谁都不想把一个“小炸弹”拿在手里。为此,研制团队反复计算复核,多次去厂家调研,确定气瓶材质和缠绕层结构,对其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气瓶,起草企业标准,大家没日没夜,完成水压、气密数十项上百次测试考验。”李山峰回忆说。
强本领,在逆境中夯基固本
除了测试验证气瓶的可靠性,研制团队还对手持火炬开展了综合性能试验研究,搭建综合试验台,模拟多种气候条件和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各种极端运动状态。
这项任务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由于市场上的设备均无法同时满足常规环境和极端天气的测试参数,经过反复调研,研制团队决定自己造,而当初搭建试验台时,因为疫情,设备供货不畅,让本就不够用的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设备只要一到,我们就加紧安装,有一回正好赶上北京极寒天气,在将近零下20度的寒风里,大家在室外丈量尺寸,接着又调试设备。那段时间还经常在30m/ s 的风速下进行测试,所有研制人员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手持火炬综合试验系统负责人王淮英动情地回忆道。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分秒必争,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起来接着干,饿了就拿面包充饥,虽然家距离办公区仅两公里,但就路上的这点时间都抽不出。仅2021年6至7月,研制团队就完成手持火炬可靠性试验300余次,完成充放气、耐压等各类性能测试千余次。每每试验完,走出试验间,只有道路两侧的路灯和头顶上方的明月依旧陪伴。
顾大局,在为国争光中默默奉献
作为唯一一家冬奥组委指定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氢燃料火炬产品鉴定与综合试验基地。2022年1月26日,北方“小年”刚过,一场动员会拉开了冬奥火炬充装安全保障工作的序幕。冬奥前,团队要完成1300余套火炬的充氢任务和所有抽检火炬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检验工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场硬仗。
“这批露点﹣51℃,氮氧含量……”
“哇!开装!”听完参数,大家都松了口气,着手气瓶装配。出于安全原因,火炬气瓶的充放气任务全程只能在室外执行,露点、氧氮同时满足,且确保批次气瓶定额充氢才能进入最终封装,若一项不符合就意味着刚才的工作化为徒劳,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大家要多挨3小时冻。40个室外充氢工位、30余人3班7岗联动,连续96小时无体奋战,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2月2日,101所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手持火炬欢送仪式”,承载着航天技术和航天人祝福的飞扬”火炬走出101所,走向了冬奥,走向了世界。
肯登攀,在未来工作中再创新辉煌
2月23日,开始了冬残奥会火炬的充装准备及安全保障工作,有了之前冬奥会火炬充装的经验,这次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团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有负责为气瓶充氢的,有负责记录数据的,有负责抽检火炬的安全性能检验的,等等……每个步骤和环节都人尽其用,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紧凑,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随着北京天气的回暖,冬残奥会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的也持续地顺利进行,天亮的越来越早,大家工作热情也是越来越高涨,为了做到工作的无缝衔接,各个小组通力合作,哪里缺人补哪里,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认真检查各项细节,确保问题不会出现、意外不会发生。
“做好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项目作为对外展示航天形象的重要机遇,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瞿骞总经理在火炬充装现场视察工作时对大家如是说道。
最终,整个团队圆满地完成了冬残奥会传递和开幕式彩排所需全部火炬的充装及检验工作,航天人同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
生逢其时,肩负重担,这群孜孜不倦的航天人坚守初心,将航天精神和奥运拼搏精神相融合,以“有我”担当追求“无我”境界,赋予了冬奥火炬一颗新科技“心脏”和纯绿色“血液”,为北京2022年“绿色、科技”冬奥描摹上一抹亮丽的航天蓝。
101所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