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遗产丰富:持久推动残疾人状况改善 助力包容性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13 21:08:52 |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3月12日,“北京冬残奥会遗产主题吹风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残奥会部综合处处长窦维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现场)

“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出发,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密切配合,制定和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两个奥运会统筹考虑、同步实施。”刘兴华说,“努力创造丰厚的冬奥和冬残奥遗产成果,为广大民众、主办城市、整个国家带来长期的收益。”

早些时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发布,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共七方面,全面梳理总结冬奥筹办6年多来取得的重要成果。

(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现场)

刘兴华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北京冬残奥会在遗产工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首先是促进残疾人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6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从首届只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到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参加,直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万人左右增长到单季超过30万人。我们还积极推动残疾人青少年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目前全国共有8所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被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参加的项目由原来2个拓展到6个,实现大项全覆盖,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都位居第一。”

刘兴华表示,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带动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我们制定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不仅用于规范奥运场馆的无障碍建设,还对主办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北京和张家口两市相继发布实施无障碍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据悉,以北京市为例,共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第三方面,是冬残奥会推动了包容性社会建设。冬残奥会的举办,对于全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示范和牵引作用,全社会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的浓厚,平等共享的社会环境被不断的优化。我们残疾人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地提升。”刘兴华说。

窦维主要介绍了冬残奥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第一,推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很多残疾人积极参与其中。在冰雪匮乏的南方地区,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也逐渐兴起。第二,在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编制的北京2022无障指南和指南技术指标图册将成为知识遗产,形成的无障碍工作机制和培养的专家队伍将成为制度遗产和人才遗产。第三,冬残奥会相关服务工作政策和研究成果将作为遗产,推动残疾人服务工作开展。第四,通过宣传推广残疾人知识、残奥体育运动和残奥价值观,推动形成更加平等包容的残疾人观,支持帮助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比赛结束之后场馆的利用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刘兴华透露所有竞赛场馆对公众开放,并举办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冬奥组委与国家有关部门、属地政府和业主单位紧密协作,在所有的新建场馆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其赛后的用途,为赛后群众体验进行了功能和设施预留。比如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赛道三分之一处比较平缓的位置,预留了大众的出发口,为赛后开展群众体验项目做了准备。雪车雪橇中心与国际雪橇联合会已签署协议,将会承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刘兴华说,场馆的运营不是孤立的,是融入到地区的整体发展中的。利用冰雪资源,打造品牌名片,能够持续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