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分之一:武汉“娃娃”的冰雪梦

发布时间:2022-02-24 11:59:29 | 来源:长江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和海佳

2月16日,全市中小学校新学期首日,杨增泠在武汉市育才二小新学期第一课上分享了自己冰上4年疾驰的经历。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美好愿景终成现实,8岁女孩杨增泠即是这三亿分之一。

  杨增泠正在学习花样滑冰。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热情不减的孩子

2月11日,武汉大雪初霁。武商国际广场冰场的冰面上寒气袭人,一身黑色紧身衣的杨增泠像只轻盈的小燕子敏捷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小名“娃娃”的杨增泠8年前出生时,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刚落下帷幕。彼时,北京已经在准备申办冬奥会,十几个月后,喜讯传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中国筹备冬奥会的几年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杨增泠就是这三亿分之一。

  杨增泠在教练的指导下正在练习基本功。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4年前,杨增泠第一次到冰场溜冰时还在幼儿园读小班。那天,母亲张月泓带她去冰场看热闹。隔着玻璃,小丫头整整一个下午没挪开眼睛,“没想到她对冰面有这么大的好奇心”。张月泓找来一双滑冰鞋让孩子到冰面找找感觉,杨增泠第一次上冰面居然没有摔倒,而一同来的几个男孩子摔倒了多次。“这孩子平衡性太好了!”旁观者忍不住赞美。

以优美著称的花样滑冰将滑冰与舞蹈结合,兼具了音乐美、姿态美和力量美。杨增泠选择的是花样滑冰。4年下来,她热情不减,“只有在冰场才可以玩得尽兴”,教练们都亲切地喊她“娃娃”。

  学习滑冰,摔跤滑倒是在所难免的。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训练受伤后擦干泪继续训,对杨增泠已是家常便饭。她觉得自己最飒的时候是第一次参加花样滑冰表演时扮演美少女战士——长长的头发,漂亮的装扮,戴着红色长手套,一身银光闪闪的钻,后背一个大大的红色蝴蝶结,表演完了也舍不得脱下来,“疾驰冰面的我感觉好惊喜”。

“有韧劲,能吃苦”,在班主任丁岑眼中,杨增泠对学习保持了很大热情,总是保持旺盛精力,从没有看到她疲惫的状态。

选择支持的家长

大大的冰场之上,年仅8岁的萌娃杨增泠正在练习新学习的动作。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杨增泠练习滑冰时喜欢抿嘴疾驰,一旁的张月泓每次看到总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冰上形象。每当孩子滑过她面前的时候,张月泓总会大声提醒她,“不要抿嘴!”

“一家三口中就我一个武汉人”,杨增泠的妈妈张月泓来自黑龙江大庆,爸爸杨晓东来自河北张家口。北京冬奥会分为三个赛区,其中的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杨增泠最大的愿望是去爷爷家门口滑雪,为中国队加油,因为疫情防控,她只能选择在电视上看冬奥会比赛。

张月泓从湖北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遇到了杨晓东,两人婚后定居在武汉。北方人的童年大多有在冰雪上嬉闹的经历。孩子出生后,他们有机会便带杨增泠去大庆和张家口让孩子在雪地里滚一滚,以便也能在儿时留下冰雪记忆。

  冰面上的杨增泠身轻如燕,动作舒展自如。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童年的记忆都在冰面上”,张月泓至今记得自己在大庆上学时,冬天穿着普通鞋子边走边滑到学校,学校还将操场旁边的小树林灌满水,结冰后供学生上去滑。她的大庆老乡中,“80后”刘忠庆曾获温哥华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铜牌,“90后”石竟男获索契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铜牌。

张月泓有时候挺心疼孩子,“滑冰看起来飒,其实很枯燥,一个简单动作反复练习千百次;一年四季,膝盖处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夏天都不敢穿裙子。”4年过去了,张月泓觉得孩子“能吃苦而且意志很坚强”,这是滑冰带给杨增泠的最大收获。

杨增泠在把滑冰作为爱好之前,尝试过游泳、乒乓球、网球、舞蹈、体操,但最终她还是喜欢滑冰。

越来越忙的教练

  武商国际广场冰场上孩子们正在学习花样滑冰。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张月泓曾一度把寻找到一位好教练作为孩子冰上训练的当务之急。她通过逐一体验和比较,对武汉每家冰场的面积、教练特点等了如指掌,“冰场的教练基本上都来自东北”。

杨增泠现在的两名滑冰教练张岩和王文婷都来自黑龙江。2015年,张岩和王文婷一同参加了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办的第27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获得了双人滑世界第五名的成绩。

王文婷在哈尔滨长大,小学一年级时才开始学习滑冰,学了7年单人滑之后改为了双人滑。2012年,王文婷与张岩夺得双人滑全国冠军,并进入国家青年队,两人在格拉纳达留下遗憾后选择退役。

“很多小孩子来学滑冰热情很高,基本都是零基础。”2015年,王文婷在武汉当上了滑冰教练,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适后,逐步在孩子们的滑冰成绩上找到了成就感。7年来,张岩和王文婷累计指导的滑冰小学员超过200多人。

  越来越多的孩子像杨增泠一样开始学习滑冰。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受制于自然因素等影响,长期以来,冰雪运动在我国山海关以南的地区普及度较低,“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冰雪运动热度逐年上升,呈现出“南展西扩东进”特点,彻底打破了“难出山海关”的禁锢。王文婷对此有切身的感受。

“在武汉一年四季可以当滑冰教练,而在东北一般只在冬季当教练,这也是滑冰教练纷纷南下的原因。”王文婷当年的队友不少在武汉、长沙、南京、昆明、广州、海口等南方城市当冰雪运动教练。这些教练大部分跟她一样来自东北,当年都是在野冰里长大的孩子。

张月泓通过越来越忙的教练也感受了武汉冰雪运动越来越热。她每次送孩子到冰场训练,教练每次只能安排3个孩子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因为参加冰雪运动的孩子太多,杨增泠还经常排不上,人太多,教练太忙,“‘一对一’难找,至少已经有2年时间了”。

日益拥挤的冰场

随着冰雪运动的兴起,武汉的冰雪场馆也越来越多。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杨增泠现在学滑冰的武商国际广场冰场面积有1200平方米,但让张月泓惊异的是,冰场现在一年比一年拥挤,越来越装不下人了,“有时候冰上几乎没有空地,感觉都滑不开了”。

王文婷来武汉刚开始教滑冰时,只带了几个孩子,如今冰场的9名教练轮流上岗,歇人不歇场。对于武汉这样一座缺冰少雪的城市,冰雪运动的热度连王文婷都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爱上冰雪运动的不仅只有孩子。“90后”武汉小伙祝彦从小就爱体育运动,爱看《人与自然》。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潜水运动,后成为潜水教练。2018年的一次滑雪,让他迷上了这项运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美国名将肖恩·怀特在U型池比赛中,最后一跳逆袭夺冠,给祝彦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冬奥会是肖恩·怀特职业生涯最后一战,他进入了决赛但只获得第4名,“对我来说,我就是要享受在冬奥会上的每一刻”。

  杨增泠正在学习花样滑冰。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随着冬奥会从筹备到正式举办,冰雪运动在武汉的热度也在进一步升温。这个冬天在武汉最“热”的当数遍布三镇的冰上运动场所。武商国际广场的冰场每天散客就有500人左右,较去年增长了30%。作为武商国际广场滑冰俱乐部滑的店长,管超这个春节没有回黄冈老家过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队首金诞生后,他感觉“整个冰场都变得热血了起来”。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原本是军运会主媒体中心,赛后被改造成为了一个标准冰场,不仅可以开展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还与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体教融合活动,自去年5月开放以来,已经累计接待市民超3万人。

武汉冰雪运动协会会长刘芳君介绍,短短几年内武汉室内真冰场增至8家,还有3家室内滑雪训练场和1家室外滑雪场,武汉每天在冰雪上运动的人数至少3000人,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一份2020年的大数据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冰雪旅游前二十大客源城市中排名第五。去年,19所中小学成为武汉首批被命名的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已有11年历史的武商国际广场冰场即将开启为期4个月的硬件升级改造,以应对日趋火爆的冰雪运动。张月泓计划今年给孩子买单板,杨增泠要从冰场转换到雪场上,滑向她想去的地方。

  冰面上的杨增泠身轻如燕,动作舒展自如。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