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自然孕育的“雪如意”(冬奥有我)

发布时间:2022-02-22 14:56:2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张铭琦 | 责任编辑:杨亦鸣

image.png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见证着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融入中国元素、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的“雪如意”,收获众多好评。

当我们拿到跳台滑雪赛道的S形曲线方案时,发现“S”的形状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形状非常契合,“雪如意”的创意也就由此诞生。跳台滑雪赛道“S”形的剖面形状,与顶部环形的公共空间和底部的圆形体育场完美结合,“如意”的造型既立体、富有动感,又彰显了中国元素。

设计之初,“如意”左右两边是对称的,但在实际山体测量过程中,设计师们发现“如意”边缘也就是赛道南北两边处于不同地段,受到山体走势影响,南北风向也不一样,结合防风做成的“如意”边缘就成了不对称的形状。为此,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的带领下,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讨论研究,一致认为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对称,应尊重所在地的自然形态。对自然的尊重,也为“雪如意”带来了一些新意。

“雪如意”是被大自然孕育出来的。场馆依山而建,根据山谷原有地形顺坡就势,将跳台底部架空于山谷地面之上,既满足了赛道建设标准,又保护了地表径流和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张家口地区拥有丰富的风电资源,可以满足场馆的用电需求。

“雪如意”虽然采用人造雪,但原材料同样来自大自然。在古杨树场馆群附近,我们规划了一个容量达2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通过场地排水系统,将“雪如意”春季的融雪水以及夏秋季节的场地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池中的水既可以满足冬季赛场造雪需求,通过净化系统,还可以用于场馆及周边的日常用水。

“雪如意”的诞生,与可持续理念是分不开的。“雪如意”采用了模块化、单元化、预制装配式的建设理念,90%的建筑材料都是独立装配的。后期无论需要整体改造还是局部调整,都可以将单一模块单元拿下来再利用。使用可再利用、再构建的装配材料,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又做到了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所长、“雪如意”设计团队建筑专业负责人,本报记者陶相安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