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武汉市农技中心主任姜正军(左三)带队到东西湖区武汉友吉农业合作社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武汉市黄陂区农作物受灾现场。
蔡甸区成功七沟河抢播。
6月8日入梅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遭遇8轮强降雨袭击,全市平均降水量889毫米,为近50年来历史罕见,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均受到暴雨影响。截至7月29日10时,武汉市农业受灾面积达112.19万亩,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15.7亿元。面对灾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快速反应,全市农业战线全员上阵,迎战特大洪涝灾害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坚持江河防汛和农业救灾两手抓。
“六抢”行动不松劲 1.7万干部作战救灾一线
针对农业严重灾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了3个抗灾工作专班,实行分区负责制,落实包保责任,深入一线指导、核查灾情,同时,出台了《武汉市迎战强降雨天气切实抓好农业抗灾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等,指导各区和广大业主开展“六抢”,即抢排、抢管、抢种、抢防、抢收、抢早理赔的农业抗灾救灾工作。
汛期根据天气预报做好防灾、提前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强降雨天气和次生灾害预警信息发送至农业生产主体,印发了《关于做好梅雨期农业生产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强降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农业防灾抗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及时开展农业救灾工作。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防汛二级响应(一级管理)要求,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做到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农业灾情,第一时间组派技术人员深入农业受灾现场指导抗灾。
根据灾情状况,武汉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迅速组织人力和机械抽排田间积水,扶苗洗苗,尽最大努力抢救在田作物,减少绝收面积。充分发挥现有泵站、抽水机的作用,加时加班加责任,尽早排干农田积水。对未成熟作物,趁退水时机及时洗苗扶苗,尽量减少死苗。
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组织干部1.7万人次、劳力5.7万人次,投入机械4190台套(共64047千瓦),全力开展以“六抢”为抓手的农业生产自救。
专家深入田间地头 因地制宜贴心服务
7月29日,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组前往江夏区法泗街指导减灾重建工作,在斧山村见到了受灾农户王尤喜。交流中,王尤喜提出种植莲藕的土地因长期深水受淹,几乎存活无几,想将受涝未退面积排涝后改种水稻。但专家建议,一至两米深的水位抽干平整需要不少时间,水稻种植时间太迟对作物生长不利,最好是按水产部门要求领取鱼苗养鱼比较合适,对已退水地块应抓紧时间种植适宜蔬菜,技术专家会全力支持、提供服务。
灾情发生以来,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姜正军、朱伯华、王孝琴、祝花等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他们建议,灾后减灾重建应宜渔则渔、宜稻则稻,顺应农时,切勿盲目上阵;农业服务人员要加强重建后在田作物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预测报等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治措施,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尽可能弥补农户因洪涝造成的损失。同时,引导村民对大田作物防灾减灾,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田间不同种类作物进行对应处理,指导村民根据不同需要,将防治药剂与叶面肥混配喷施,做到“一喷多防”。
武汉市全市受淹农作物面积78.2万亩,目前已退水。对退水后受灾较轻田块,迅速采取清沟滤水、扶苗洗苗、施肥促长等措施恢复生产。
专业合作社抢育种苗 抢时抓季全力恢复生产
受汛情影响,蔡甸区农业受灾严重,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前往实地调研,要求抢时抓季,做好抢收抢种补种补育,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灾后复产信心,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蔡甸区侏儒山街镇宁堡村6000亩秋甜瓜渍水,7月25日部分田块渍水刚退,该村农户即刻清理田园,抢播秋甜瓜、甜玉米。
蔡甸区七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淹水,经全力抢排,基地渍水排干,当地组织劳力清障除杂,采购生产资料,抢播快生菜,目前已抢播300余亩。
武汉周渔渔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1000亩稻虾种养农田严重内涝,渍水至今未能全部排出。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该公司抢时抓季,秧盘抢育“早翻秋”,同时,补投大规格种虾,保证明年虾苗。
为帮助广大农户尽快恢复生产,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在区育苗中心、白湖家园、康鑫合作社、老河林果合作社和代家湾合作社5个蔬菜集中育苗点抢育蔬菜种苗1000万株,为进洪民垸转移群众、渍水未退区域企业(合作社)、村(农户)免费提供蔬菜、瓜类种苗。
7月29日,笔者在蔡甸区侏儒山街洪北片区老河林果合作社内看到,数名工人正在翻整土壤,准备栽种新种苗。现代化温室大棚温度适宜,刚刚培育出的有机花菜苗和辣椒苗已有四五厘米高。
据合作社负责人杨四红介绍,他们从7月20日承接200万株蔬菜种苗的育苗任务后,即刻组织4名技术人员和20余名工人开始抢育工作,目前已完成4万株。
“大部分快生菜育苗周期在20多天,大概8月15号左右种苗就可上市,等水退下去后,种苗就能和种植户生产无缝对接。”侏儒山街洪北片区分管农业负责人刘新民介绍。
目前,武汉市已抢收早稻、玉米、西甜瓜、梨等适收种植产品15.6万亩。对受灾绝收菜园改种快生菜6.6万亩,对受灾绝收水田“早翻秋”补种晚稻,全市已改种5.6万亩。根据农业受灾程度,按照耕地水退一块、轻灾田管一块、绝收补种一块的要求,全市已抢抓退水后田管40.08万亩,绝收改种14.67万亩,水产业补苗种2.61万斤。
农业政策性保险护航 助新型经营主体渡难关
奋起抗灾的同时,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动员相关保险机构,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救灾复产。
灾情发生以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密切关注受灾情况,积极组织开展灾情查勘和定损工作,同时要求各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主动与各保险机构沟通衔接,双方全力配合,督促保险机构开辟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做到能快则快、能简则简、应赔尽赔快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赔款。
为进一步支持农户灾后再生产,7月22日上午,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相关领导率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相关人员,先后到蔡甸区洪北、江夏区法泗街给因暴雨受灾的农户支付暴雨灾害预付赔款金,充分调研、听取了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和想法。受灾农户纷纷表示,农业保险为灾后再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计财处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接到报案累计1753笔,涉及耕地23.28万余亩;已查勘1626笔,涉及21.34万亩;已赔付1913.75万元。受灾作物主要为蔬菜、水稻、玉米、豆类和水果等。
据了解,今年武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总额达2.3亿元,保险种类覆盖种植、畜牧、水产、设施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农机等共计43种,险种覆盖范围居全国前列。农企或农户参保,个体部分仅需承担20%-30%保费,其他保费均由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其中武汉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保费享受全免政策。
下一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将督促保险机构加快理赔款支付进度,农企和保险机构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赔款将通过银行转账或“一卡通”方式发放到户。